注意.png 注意: Medpedia所有內容均不構成任何醫療或學術建議,請知曉。

血清T3、T4及TSH測定

甲狀腺分泌的甲狀腺激素,主要包括3,5,3',5'-四碘甲狀腺原氨酸(thyroxine,T4或甲狀腺素)及3,5,3'-三碘甲狀腺原氨酸(T3)兩種,都是酪氨酸碘化產物,T3由T4脫碘後生成。甲狀腺激素的主要生理功能是促進體內物質與能量的代謝以及機體的生長和發育過程。正常人甲狀腺每日分泌T4總量為90士9µg(117士11.7nmol),分布於甲狀腺外的T4總量為900µg(1170nmol),其中約 1/2存在於細胞外液中。甲狀腺每日分泌T3總量為30µg(39nmol),分布於甲狀腺外的T3總量約有40µg(52nmol),其中存在於細胞外液的T3僅有6µg(7.8nmol)左右。血清內T4濃度為T3的50~80倍。但因T3的代謝率比T4快得多,T3每日更新率為75%,血濃度的半衰期為1天;T4每日更新率為10%,血濃度的半衰期分7天。所以,T3含量雖比T4少,其生物活性(產熱能的活力)卻為T4的5~10倍,故當T4轉為T3後能更有效地發揮生理作用。血液中的T3、T4有兩種形式存在,一種是與蛋白質(主要是甲狀腺結合球蛋白,TBG)結合,為結合型T3、T4;一種是呈游離狀態,即游離型T3(FT3)、T4(FT4)兩型可互相轉化,游離型與結合型之和為血清總T3(TT3)、總T4(TT4)。結合型T3、T4不能進入外周組織、垂體及下丘腦,只有轉變成FT3及FT4後才能進入細胞內發揮其生理作用,故測定FT3、FT4比測定TT3、TT4意義更大。但結合型甲狀腺激素具有對該激素效應的延長、緩衝和貯存作用。在正常生理情況下,幾乎所有的T4都與血中蛋白質結合成結合型,游離型甚少;T3則與蛋白質的親合力較小,主要以游離型為主。

    促甲狀腺素(TSH)是在下丘腦分泌的促甲狀腺素釋放激素(TRH)的調節下,由腺垂體分泌的調節甲狀腺功能的主要激素。TSH主要功能是促進甲狀腺細胞的增生及甲狀腺激素(T3與T4)的合成和釋放。

【參考值】

    TT3 1.7~2.3nmol/L(110~150ng/d1)

    FT3 6.0~11.4pmol/L(3.9~7.4pg/ml)

    TT4 65~156nmol/L (5~12µg/dl)

    FT4 26~39pmol/L(2.0~3.0ng/dl)

    TSH 2~10mu/L(2~10µU/ml)

【臨床意義】

    1.甲狀腺激素(T3 、T4):T3與T4測定是甲狀腺功能測定中最基本的檢查,當血中TBG含量正常時T3、T4的濃度能反映甲狀腺的功能狀態。一般情況下 T3 、T4在血清中的含量是平衡的,即甲狀腺功能亢進時兩者均升高,甲狀腺功能減低時兩者均降低。但在某些情況下T3與T4可發生分離現象,例如T3型甲狀腺功能亢進時僅有T3升高, T4可正常;在甲狀腺功能亢進早期或復發初期,T3可在T4尚未升高之前增高;甲狀腺次全切除術後或地方性甲狀腺腫病人,T4往往降低而無明顯甲狀腺功能減低的臨床表現,此乃因人正常或代償性增高之故。所以T3測定是診斷甲狀腺功能亢進症的敏感指標,是診斷T3型甲狀腺功能亢進症的特異性檢測。FT3、FT4更易進入人細胞發揮生物效應,測定時不受血中TBG影響,故比TT3、TT4 測定的臨床價值更大。引起血中甲狀腺激素含量變化的病變較多,臨床常見者有:

    (1)增高:瀰漫性或結節性毒性甲狀腺腫伴功能亢進、亞急性甲狀腺炎、局限性垂體小腺瘤及急性肝炎、妊娠、新生兒或應用雌激素、碘化物治療等。

    (2)降低:甲狀腺功能減低症、垂體前葉功能減低症等。

    

2.TSH

    (1)增高:原發性甲狀腺功能減低症、單純性甲狀腺腫、垂體前葉功能亢進症或局限性垂體腺瘤等,亞急性甲狀腺炎或慢性淋巴細胞性甲狀腺炎時TSH也可升高。

    (2)降低:見於垂體前葉功能減低及繼發性甲狀腺功能減低症;甲狀腺功能亢進時由於過多的甲狀腺激素對垂體分泌TSH的負反饋作用,也可使TSH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