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png 注意: Medpedia所有內容均不構成任何醫療或學術建議,請知曉。

冬眠瘤

冬眠瘤(hibernoma)又稱棕色脂肪瘤(brown lipoma)是由棕色脂肪細胞發生的良性脂肪瘤,十分罕見。棕色脂肪也稱為冬眠腺,原認為是許多冬眠動物特有的脂肪組織,能較好地儲存能量,後來在許多哺乳動物及人類,也發現有少量的棕色脂肪。人類5個月胎兒,便出現棕色脂肪。新生兒在肩胛骨間的皮下組織、頸部血管周圍、腹膜後、腎周圍及交感神經節周圍,都有棕色脂肪。隨年齡的增長,可逐漸減少或消失。

  冬眠瘤可發生於任何年齡,以20-50歲較多見。多發生於肩胛間區、胸壁、頸、[[纵隔]]、背部、大腿及腋窩等處,偶見於正常沒有棕色脂肪的部位。腫瘤呈單個結節位於皮下組織,質較軟,臨床上常誤診為脂肪瘤。本瘤臨床上為生長緩慢的無痛性腫塊,術後不復發。

  肉眼所見  瘤結有包膜,呈分葉狀。大小5-lOcm,質地稍實。切面呈棕色或黃褐色,甚或紅褐色。腫瘤的色澤外觀,取決於瘤結內血管的含量、脂褐素的多少、以及脂肪成分的多少。本瘤血管是豐富的。

  鏡下所見  瘤細胞是較肥大的棕色脂肪細胞,直逕自20-50μm,呈多角形或類圓形,境界清楚,胞漿豐富,淡染,其內充滿許多細小均勻一致呈細,泡沫狀的空泡,中性脂肪染色陽性,證明是脂質。在胞漿內泡沫之間可見一些金黃或褐色粗大的脂褐素顆粒。細胞核小而圓,位於瘤細胞中央,核膜及核仁較清楚,未見核深染或異型性。瘤細胞排列呈片塊狀,被纖維組織分隔成小葉。瘤組織血管豐富,間質可有粘液樣變。此外,瘤組織內亦見-些分散的較大的成熟脂肪細胞。局部脂肪細胞較多處,肉眼觀呈黃色。細胞遺傳學發現瘤細胞常有染色體1lq畸變。

  本瘤的組織學特徵較明顯,診斷比較容易。但必須指出,一些脂肪瘤內亦偶見少許棕色脂肪細胞,並不能診斷為冬眼瘤。有時黃色瘤細胞成大片時,初學者也會誤認為是本瘤,但黃色瘤細胞-般體積較細小,並常伴有其他炎性細胞成分及增生的纖維母細胞,甚或可見杜頓(Touton)型細胞可作鑑別。

  嗜酸細胞型冬眠瘤主要由胞質顆粒狀、含有多個空泡、核仁明顯的棕色脂肪細胞構成。

  粘液樣冬眠瘤,粘液樣背景中漂浮有棕色脂肪細胞。

  梭形細胞型冬眠瘤,介於冬眠瘤和梭形細胞脂肪瘤之間的一種雜合性腫瘤,顯示棕色脂肪細胞、成熟白色脂肪細胞、散在的肥大細胞和良善的梭形細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