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png 注意: Medpedia所有內容均不構成任何醫療或學術建議,請知曉。

功能性消化不良

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FD)是一組十分常見的功能性胃腸疾病,常有胃動力障礙或感覺高敏。其病因不清,可能與多種因素有關,部分患者伴有焦慮和抑鬱。臨床上表現為上腹不適、疼痛、早飽、上腹脹、噯氣、噁心、食慾減退等。但有關檢查無明顯器質性疾病的證據。

診斷標準

臨床表現

主要表現為中上腹部不適或腹痛,常有早飽、上腹脹、噁心、噯氣或食慾減退。症狀可以反覆發作,時輕時重,有的患者伴有精神心理因素。

輔助檢查

胃鏡或上消化道鋇餐造影、腹部B超檢查,必要時進行胰腺功能、ERCP等檢查以除外消化道或肝、膽、胰腺的器質性疾病。以上檢查常不能顯示有異常,或不能解釋患者的臨床表現。胃感覺檢查有異常的表現。胃液體和固體排空檢查可能顯示有排空延緩,胃電圖記錄也可能顯示有異常的節律活動。以上可解釋部分臨床症狀,並為進一步治療提供依據,但不作為診斷FD的必備條件。

診斷

功能性消化不良羅馬Ⅱ的診斷標準如下:①持續或間斷性消化不良,表現為上腹部疼痛或不適;②缺乏可解釋症狀的器質性證據;③症狀和排便無光;④在近一年內症狀至少達3個月的時間(不一定持續)。根據消化不良某一突出的症狀可進一步分為三種不同的亞型。

  1. 潰瘍樣型消化不良:集中在上腹部的疼痛是突出的症狀。
  2. 動力障礙樣型消化不良:集中在上腹部的令人困惑、不快或困擾患者的非疼痛性的感覺(不適)是突出的症狀,表現為上腹脹、早飽、腹脹或噁心等。
  3. 非特異性消化不良:是指患者的症狀達不到潰瘍樣或動力障礙樣型消化不良的診斷標準。

鑑別診斷

對有上腹部消化不良症狀的患者,需注意除外器質性的消化不良,例如,潰瘍病、胃癌、糜爛性胃炎以及胰腺膽道和肝病等。

治療原則

由於FD的發病可能有多種因素參與,需採取綜合治療。 一般治療 避免生冷、辛辣等刺激性飲食,或不規律的飲食習慣。 對以腹痛為主,有其是空腹時上腹疼痛的患者,可以選用抗酸劑或抑酸劑治療。 對上腹脹、不適,尤其是餐後出現或加重的患者,可以選用促動力劑。 對伴有Hp感染者,如對以上治療療效不佳,可接受抗Hp治療。 如患者有明顯的焦慮和抑鬱狀態,可應用抗焦慮抑鬱藥物治療FD。對有感覺高敏患者,需應用調整感覺的藥物。

診療流程

</galle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