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png 注意: Medpedia所有内容均不构成任何医疗或学术建议,请知晓。

革兰氏染色

英文对照

gram stain; gram ' s stain; gram ′ s dye;

定义

革兰氏染色法是1884年由丹麦病理学家C.Gram所创立的。革兰氏染色法可将所有的细菌区分为革兰氏阳性菌(G+)和革兰氏阴性菌(G—)两大类,是细菌学上最常用的鉴别染色法。

该染色法所以能将细菌分为G+菌和G—菌,是由这两类菌的细胞壁结构和成分的不同所决定的。G—菌的细胞壁中含有较多易被乙醇溶解的类脂质,而且肽聚糖层较薄、交联度低,故用乙醇或丙酮脱色时溶解了类脂质,增加了细胞壁的通透性,使初染的结晶紫和碘的复合物易于渗出,结果细菌就被脱色,再经蕃红复染后就成红色。G+菌细胞壁中肽聚糖层厚且交联度高,类脂质含量少,经脱色剂处理后反而使肽聚糖层的孔径缩小,通透性降低,因此细菌仍保留初染时的颜色。

实验器材

培养12-16h的枯草杆菌(Bacillus subtilis),培养24小时的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结晶紫、卢哥氏碘液、95%酒精、蕃红、液体石蜡、擦镜液、载玻片、接种杯、酒精灯、擦镜纸、显微镜等。

实验步骤

单菌的革兰氏染色

分别取枯草杆菌、大肠杆菌进行革兰氏染色。

  1. 制片
    1. 涂菌 取干净载玻片一块,在载玻片上加一滴生理盐水,按无菌操作法取菌涂片,注意取菌不要太多。
    2. 干燥:让涂片自然晾干或者在酒精灯火焰上方文火烘干。
    3. 固定:手执玻片一端,让菌膜朝上,通过火焰2-3次固定(以不烫手为宜)
  2. 染色
    1. 初染:滴加结晶紫(以刚好将菌膜覆盖为宜)染色1~2min,水洗。
    2. 媒染:用碘液冲去残水,并用碘液覆盖约1min,水洗。
    3. 脱色:用滤纸吸去玻片上的残水,将玻片倾斜,在白色背景下,用滴管流加95%的乙醇脱色,直至流出的乙醇无紫色时,立即水洗。
    4. 复染:用番红液复染约2min,水洗。
  3. 镜检:干燥后,用油镜观察。菌体被染成蓝紫色的是革兰氏阳性菌,被染成红色的为革兰氏阴性菌。

混菌的革兰氏染色

按上述方法,在同一载玻片上,以大肠杆菌和枯草芽孢杆菌作混和涂片、染色、镜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