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png 注意: Medpedia所有内容均不构成任何医疗或学术建议,请知晓。

骨质疏松症

诊断标准

1.临床表现

(1)多发生在绝经后妇女或老年人,有易患骨质疏松症的危险因素,如种族、生活习惯、运动减少、吸烟、酗酒、长期摄入咖啡因等。
(2)临床表现:①有不明原因的突然发生的局限性或较广泛的背痛;②有骨折或骨折史,无明显外伤史或仅有轻微外伤史;③绝经后身高明显下降或有驼背。

2.辅助检查

(1)骨密度测定:低于同龄正常人骨密度1〜2个标准差者为骨量减少, 低于同龄正常人骨密度2个标准差以上者诊断为骨质疏松症。
(2)骨X线片检查对判断骨质疏松不敏感,骨密度下降30%以上才有明显改变。X线片上骨质疏松的改变有骨密度减低(一般以I二为判断标准)、骨小梁间隙增宽、横形骨小梁消失。骨结构模糊及椎体双凹变形等。X线检查对骨折有不可替代的诊断价值。脊柱的压缩性骨折常见于T11、T12和L1、L2。

(3)骨吸收和骨形成指标测定:特别是尿吡啶啉和脱氧吡啶啉,及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等有相应的改变。

鉴别诊断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应与下列疾病相鉴别

1.继发性骨质疏松症
2.其他骨量减少的疾病 ①各种骨质软化症(钙与维生素D缺乏症、肾小管酸中毒等);②原发性、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③恶性肿瘤的骨转移;④多发性骨髓瘤;⑤脊椎血管瘤;⑥化脓性脊椎炎;⑦其他。

治疗

其治疗目标是:①防止骨量的进一步丢失;②增加骨量;③减少骨痛;④降低骨折的危险性。包括药物、物理疗法、运动疗法、营养疗法与外科疗法。 1.非手术治疗

(1)饮食、营养疗法:补充钙质、蛋白质饮食,也要避免过量摄入蛋白质食物。尽量减少导致骨质疏松的危险因素,避免长期大量饮酒。吸烟,过量饮用咖啡因或浓茶等。
(2)药物治疗:系统、合理的用药,可以增加骨密度、减轻骨痛、降低骨折发生率。根据作用机制分为骨吸收抑制剂、骨形成促进剂及骨矿化促进剂,骨吸收抑制剂包括雌激素、降钙素、异丙氧黄酮、二膦酸盐等;骨形成促进剂包括甲状旁腺素、氟化物、雄激素类及生长激素等;骨矿化促进剂包括活性维生素D和钙剂等。目前,在临床上应用较流行的方案是:联合应用骨吸收抑制剂、骨形成促迸剂及骨矿化促进剂,以达到最好疗效。
(3)物理疗法、运动疗法对所有骨质疏松症患者都是必需的。

2.手术治疗对发生骨折的患者,要外科治疗。根据骨折、患者的具体情况,采用内、外固定法。对于有疼痛的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者,可行椎体成形术或后凸成形术。